自制隔离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社区志愿者如何加强自我保护 [复制链接]

1#
<

原创应急科普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收录于话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普系列个

在这轮疫情防控工作中,除了医护人员之外,为了尽可能保障大家的日常生活,还有大批的社区工作者和普通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在疫情防控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又如何正确评估风险等级?

主笔:徐刚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社区志愿者防护指导

社区志愿者承担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哪些?

在这轮疫情防控工作中,大批的社区志愿者主动承担了包括社区封控管理、协助核酸检测、运送物资、维持秩序、协助转运等大量的工作,不仅帮助到千家万户,也为疫情防控和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最美的城市守护者。

社区志愿者如何正确评估

自己面临的感染风险?

不同社区志愿者可能面临的病*感染风险有所不同,这除了与工作所在地点的区域疫情风险等级有关之外,更与他们所从事的岗位和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志愿者在投入工作之前,请务必对不同志愿服务工作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同时结合工作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志愿服务工作,并未雨绸缪地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沉着应战,不打无准备之“仗”。

依据与病*接触几率由低到高,可将志愿服务工作的感染风险等级分为低风险、中风险、较高风险,以及极高风险四个等级,其工作场所、工作内容和防护建议,请见下表。

社区志愿者在选择志愿服务工作时

应考虑哪些因素?

社区志愿者在选择志愿服务工作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个人的卫生防护能力、个人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对感染风险的科学评估,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需要等因素,对所承担的志愿服务工作作出合理的选择。

如果志愿者自身的健康状态不佳、免疫力较低、家中有老人或婴幼儿,或缺乏足够的个人防护设备和防护经验,拥有这些情况的社区志愿者以及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或向社会广泛招募的青年志愿者均适合承担低风险的志愿服务工作;如果志愿者自身的健康状态良好、免疫力较强,且卫生防护能力充足,个人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丰富,在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时,可选择较高风险或中风险的志愿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如果是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执业资格,或经过专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合格后,同时在具备相应级别的卫生防护保障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参加极高风险的志愿服务工作。此外,不建议外部青年志愿者进入隔离点,若确有需要,须经严格的专业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方可。

志愿者在选择志愿服务的场所时,可优先选择距离居住地相对较近的场所或自己相对较熟悉的场所,一方面可减少人员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社区志愿者常用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有哪些?

选择和使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社区志愿者常用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有医用防护帽、医用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医用防护服、医用隔离衣、医用防护鞋或防护鞋套、医用手套等,在穿戴它们之前应摘去戒指、耳环、项链、手镯、手表等个人饰品,避免随身携带一切尖锐的物品,并先检查并确认防护用品完好无损和。

(1)头面部的防护

①医用防护帽:应有一定的牢固度,能阻挡液体的渗透。佩戴时,将帽子由额前罩于头部,长发者将长发盘成发髻,刘海向上梳理,确保头发不外露。

②医用口罩:建议根据感染风险由低到高,依次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时,应先正确区分正反和上下,用双手指尖向内按压鼻夹并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的形状来塑造鼻夹,戴好后应通过增压做口罩气密性测试,即大口呼气后口罩轻微往外顶起,大口吸气后口罩轻微往内凹陷。口罩的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不宜超过4小时,另外,如果佩戴两层口罩不仅不能增加安全性,还会影响口罩的气密性。

③防护面屏或护目镜:视野应清晰,事先可喷涂游泳镜除雾剂或均匀涂抹少量牙膏以防止起雾。佩戴护目镜时,应一手托住护目镜,另一手拉系带至于头顶部,调整位置和调节束带,确保面部的皮肤黏膜完全被防护用品遮盖。防护面屏一般为一次性使用,护目镜在使用后,可用75%医用酒精浸泡1小时后用清水冲洗擦干,摆放时避免镜面朝下。

(2)躯干和四肢的防护

医用防护服和医用隔离衣是常见的主要用于躯干和四肢部位的防护用品,医用防护服还能保护头部。穿戴和脱除它们时应注意避免污染。防护服和隔离衣较少同时穿,在需要进一步提高防护能力时,可在防护服外加穿隔离衣。

①医用防护服:应满足“三拒一抗”(即拒水、拒血液、拒酒精以及抗静电),以阻隔病*、细菌等有害物质,要求干燥、清洁、无霉斑,穿戴前应确认其表面无粘连、裂缝、孔洞等缺陷。一般选择比自己日常衣服大一码的防护服,穿戴时应将防护服袖口束置于手套内,贴好胶条,确保拉链不外露。工作中应及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