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已经成了目前最牵动人心的事情,随着火神山、医院的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武汉一线的病床压力。医院采用的新式隔离病房,正是抗疫战场的最前线——这里收治着确诊为新型冠状肺炎的患者。多少医务人员奋斗在最危险的前线,治救病人、抗击疫情。那么,所谓的隔离病房如何保证“隔离”呢?
图片来源:新华社
空气传播是这次新冠病*的主要传染方式之一。为此,此次新建的隔离病房全部采用负压式新风系统。该系统具备两个甚至多个主机,主动送风,主动排风,送风和排风都要经过高效净化,但是排风量比送风量要大一些,在设计要求上,就体现在室内气压要比室外气压低,这也是“负压”一词的解释。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因为隔离病房的空气污染严重,带有病菌(主要是新冠状病*),如果室内是正压的,脏空气会带着病菌从窗户门缝无序排出,造成室外空气污染,有可能导致病房周围区域出现感染风险,而这些场所正式医护人员经常出入办公的地方。负压式新风系统的运作原理是用排风机将室内脏空气排放到指定位置,在排风管道中设置高效净化装置,而且还要随时对过滤掉的杂质进行杀菌消*;将室外的空气(小于排风量)经过高效净化送入室内,差额部分的空气量通过门缝自然流入病房内。通过这套新风系统,可以最大程度上防止病菌通过空气传播,极大保护了附近办公的医务人员。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保证隔离的另一个方面,是对进入人员的保护措施。对于医护人员进出隔离病房,是有着一套非常严格的流程。首先是穿过第一道玻璃门,进入第一穿衣区,医护人员要穿戴严密的防护设备,包括帽子、N95口罩、隔离服以及鞋套手套。这些都是一次性用具,医护人员每四小时一轮班,同时换掉所有一次性用具。“全副武装”后,穿过第二道门进入潜在污染区,第二道门是安全与不安全的隔离门,一边是安全的穿衣区,另一边是存在潜在风险的污染区。接着就将进入危重症监护室,此时会进入一个风淋通道,进门前电机启动风机,开始一次消*,然后进入紫外线消*区,利用紫外线循环风消*剂继续二次消*。最后进入患者治疗区,也就是和病人直接接触的区域,至此,完成了进入隔离病房的流程。
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的流程,福祉君把央视记者采访的视频放出来。(放置视频)
04:18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视频中可以看到进入治疗区后,医护人员在病人窗前做各种操作、护理,和病人沟通;有专门的医生,记录病人档案,把体温等生理参数录入电子档案,同时做好存档。
隔离病房是抗疫战场的最前线。可以看到,从设计到流程,隔离病房已经尽可能地保护医护人员,但仍不断有新闻消息“xx医生感染后以身殉职”,“推迟婚礼上一线不幸牺牲”这些医生几乎都是奋斗在一线的“战士”,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令人伤心不已。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是一线医护人员扛起了抗疫大旗。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奋斗在隔离病房的一线医护人员再多一分安全保障?再少一分感染风险?
答案是:科技抗疫。
(图片原创,侵权必究)
福祉君注意到在这次来势汹汹的疫情下,不少亮眼的科技产品成功应用于抗疫,火神山医院的建立离不开这些科技的发展,其他诸如“警察叔叔用无人机叫你戴口罩”,“负压救护车”,“百度AI多体温检测方案”,“华为5g远程医疗系统”等,通过各种方式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减轻一线人员压力,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其抗疫作用。此外,还有一些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科技产品在抗疫中有着非常大的应用前景。“浙江福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远程智能护理系统”可应用在隔离病房发挥重要作用。它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智能病床的远程实时控制,加强半隔离式的医护模式,减少医护人员接触病人的频率,从而降低接触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智能护理系统中结合了心率、血压、血氧、血糖、呼吸等生理参数和步态运动参数的测量设备,系统会为每个用户建立健康档案,减小一线人员记录病人档案的工作强度,医护人员可通过app和云端实时查看生理数据;对于生理数据异常的病人,系统会及时提醒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医学检测。如若这套系统可以应用在各地隔离病房,将有效减少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的频率,降低感染风险的同时,极大地节省一线紧缺的抗疫资源。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抗疫最前线的战场——隔离病房,无数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斗在里面,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火神山、医院的建成,为一线抗疫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条件,也让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国速度的奇迹”。人民众志成城,科技各显神通,希望可以早日战胜病*,还一个“空荡荡”的隔离病房!
向一线的医护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