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每周1.6万入境旅客数、不断新增的航班代码,以及井然有序的入境大厅,上海浦东机场海关旅检处旅检四科科长陈宇炯不禁有些感慨。
犹记去年3月疫情最严重时期,海关关员要面对多个入境航班几乎同时抵达和堆积如山的纸质健康申明卡,忙到焦头烂额、压力山大,但机场依旧出现了部分入境旅客在机上焦灼等候数小时难以下机,或较长时间滞留入境大厅的情况。
去年3月浦东机场入境大厅旅客大量滞留等待流调。(李晔摄)
去年3月,海关人员收集大量纸质健康申明表。(李茂君摄)
然而如今的浦东机场入境区域却是截然不同景象——近百套流调桌椅只剩个位数,一个人左右的入境航班,整体通关时间仅约1小时。
(来自新闻综合截图)
浦东机场地位太特殊,疫情发生以来,承担了全国约50%的空港入境旅客检疫任务。一度,上海海关抽调了全关几乎五分之一的关员支援浦东机场,在防疫最前线开展登临检疫、健康申明审核、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排查等繁杂高风险工作。不过,早在去年3月,上海海关就对这种需大量扑入人力、大量手工操作的防疫战术可能存在的风险表示出“零容忍”态度,并下定决心:让科技赋能,要严密把关、高效通关,更要降低关员职业暴露的风险。
去年3月,浦东机场入境区域摆放大量流调桌椅,旅客纸质填报,关员穿着防护服一对一“密接”。(李茂君摄)
陈宇炯是变化的见证人。他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去年5月起,浦东机场口岸开始推行旅客健康申明电子申报,由此可避免旅客纸质填写时字迹不清导致追溯困难,也更利于数据保存。海关关员可通过平板电脑调取旅客健康申明信息,但当时仍需穿着厚重防护服,现场对旅客一对一开展验核。
去年5月,浦东机场入境区域现场,海关关员仍需穿着厚重防护服对旅客开展一对一验核。(李茂君摄)
去年6月,浦东机场口岸又上线多功能分流机,实现了扫码采集健康申明信息、自动测温、人脸信息采集、对旅客填报有误的健康申明信息进行自动筛查和校准,对有症状、高风险或健康申明信息有误人员亮黄灯或红灯报警,其他无异常旅客则亮绿灯,直接进入后续环节,由此实现不同风险等级人员提前精准分流。对于疑似存在风险的入境人员,将再由专业关员进一步开展流调和医学排查,对初判有新冠染疫风险的旅客,直接从专用通道安排送医。这样的早发现、早处置,对于尽可能杜绝疫病输入和入境人员交叉感染至关重要。
如今,海关关员引导入境旅客通过多功能分流机完成测温,并根据风险高低实现精准分流。(姜森文摄)
今年7月19日,上海口岸又推出远程验核机,由此,陈宇炯和其他关员可通过远程验核机,在后台对分流机筛选出的申报异常旅客进行人工验核。他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介绍,远程验核机集声光电于一体,支持多语种显示、可录音录像,能与旅客直接对话,“若想验核旅客护照信息,可请对方扫描;我也可以把问题提在对方可见的屏幕上,旅客或输入文字,或打勾反馈重要信息。”
如今,海关关员通过远程验核机的视频通话设备,对入境旅客健康申明信息进行远程人工验核。(姜森文摄)
科技防疫的层层升级带给陈宇炯的最大变化是,从远程验核机上线开始,他终于不用再穿着闷热厚重的防护服,在旅检现场与入境旅客面对面。也正因不再与入境旅客“密接”,他也无需一次次地重复在每工作14天后进行两周的封闭式自我隔离。
从防护服和循环往复的封闭隔离中解放出来的意义,不仅在于汲取了国内其他机场关员感染的教训、最大限度确保自身零感染,更在于海关防疫一线此前被束缚的人力资源被极大地释放出来。
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为保障各类入境航班,浦东机场海关在浦东机场t1、t2和s1航站楼三处入境现场均部署了大量关员,但如今,科技防疫神器发威,90%以上的关员已撤出现场,只留部分现场引导、协助、打标关员留守。同时,在后台,每个入境航班一般配备5名关员,便可同时满足t1、t2和s1三个航站楼入境人员远程验核的需要。
“扑入现场的防疫关员变少,但对于风险的捕捉反而更主动、更灵敏了,口岸防疫篱笆也扎得更牢了。”陈宇炯说。
栏目主编:吴卫群
本文作者:李晔
文字编辑:吴卫群
题图来源:姜森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