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广州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在会上表示,为全面、准确、完整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要求,各区正在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
政策标准化,执行程序化,保障服务人性化。
广州海珠区做到这些,需要对防疫工作流程和工作人员及配套保障进行新的设计,对于落实二十条措施事半功倍。
城中村和公寓社区及工业产业园等复杂社群构成的海珠区,要进行系统化的防疫措施调整是一个大工程,这不亚于一场数百万人参与的战役。
网格管理部门要在高风险和低风险划分区域内进行流调工作,按照粤居码的流程一户一户登记居住信息,通过粤居码来精准划分长期居民和临时居民的流动性趋势,以流动性大数据来落实本地居民和外地流入人口防疫管理。
海珠区政府要动员街道和社区及楼栋各个层级联动,规模庞大且层次多元的社群要达到动作统一高效。
最难做的工作就是人的工作,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思维,防疫人员要收集流调信息和引导核酸及协调封控,每一项工作都涉及人身自由和影响工作生活,三年疫情已经磨掉了大多数人的耐心。一定程度上防疫人员患上抑郁症比例远高于其他职业,然而工作还要继续,面对各个层次脸难看和话难听社群只能是最大程度的包容。
密接者原则上集中隔离,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居家隔离,照顾老人幼儿。
原则和人性化结合,我认为这是政府层面掌握抗疫基本规律后做出的科学工作调整,在新冠肺炎病毒不断变异情况下,医疗机构和科学家无法给出有效应对措施,承担公共责任和政治责任的政府保持严格清零保护生命是首要责任。
中国的抗疫情模式还在不断优化升级,三年疫情检验了我们城市化进程的现代化法治社会管理机制,许多地方暴露出的社会管理和法治化的漏洞都被列入整改清单。一场疫情遭遇战不亚于一场热战,我们发现经历疫情防控后的中国城市和乡村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应用上都取得巨大进展,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广州海珠区一些花卉鱼虫及其它一些高密集的市场已经开启春运放假模式,疏导人口转移为防疫清零让出空间,这是广州市控制疫情传播风险有效实践。
我们看到一个政府决策背后,联动的是一个社会管理体系,而新的抗疫情政策出台展示了中国控制疫情更加自信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