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隔离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隔离病房里采样的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多长时间能治愈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06.html

护士李力(左一)为患儿采集咽拭子

“乖乖,坚持一下,咱们一起打跑病*怪兽。”2月24日上午,医院呼吸内科新冠肺炎隔离病房,护士李力正在为一名5岁的新冠肺炎患儿采集咽拭子。她的防护服上画了一只蝴蝶,被患儿们亲切地称为“蝴蝶阿姨”。

患儿与李力互动,给防护服上的蝴蝶着色

直面病*

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

2月24日,是李力进入隔离病房连续工作的第11天。像往常一样,早晨七点钟,她一早来到科室,为进入隔离病房采样做准备。进入隔离病房前,她必须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隔离衣、重重的头盔面罩,一层一层像“套娃”一般,全副武装,不让一点皮肤裸露在外。“每次穿完感觉很笨重,很憋气,稍微走动一下就觉得气喘,坚持4小时下来,只觉得胸闷,头被勒的像要炸裂似的疼痛。”李力说。

最多时,李力一天采集了26份咽拭子标本,“采完后腰背酸痛,脖子被头盔面罩压得僵硬,浑身湿透,累得只想坐一下。”采样时部位要准确,动作要轻柔,取样要迅速,提起采样的要领,李力熟记于心。进入隔离病房工作以来,这样的动作她已经重复了上百次。

李力做好防护准备,准备进入隔离区

“咽拭子采样看似简单,但其实风险重重,是危险级别极高的一项操作,几乎是与病*面对面。”李力介绍,采集过程中患者的一个张嘴及咳嗽、打喷嚏的动作将产生大量携带病*的气溶胶,短短十几秒的操作,每采集一份标本,就要承担一次被感染的风险。风险这么大,怕不怕?“危险肯定有,但我经过专业培训,心里已经有底,更多的是担心自己是否都做到了精准取样,这样才能保证每项检测结果准确无误。”李力眼神很笃定。

孩子们称她是“蝴蝶阿姨”

李力是一名“90后”,已有11年的护理工作经验。性格活泼、长相甜美的她十分具有亲和力,平时就很受患儿们喜爱,获得他们“打针不疼”的好评。当呼吸内科隔离病房需要专人采集鼻咽拭子标本时,“我报名!”平时看着柔弱的李力没有丝毫犹豫,接下了全科患者咽拭子标本采集的采样工作。“我是*员,医院医院开始,我就做好了随时上一线的准备。”2月13日,培训合格后,请缨战“疫”的她正式就位,进入隔离病房开展咽拭子标本采集。

“宝贝,配合一下阿姨,咱们一起打跑病*,你会勇敢的,对吗?阿姨奖励你一个勇敢者贴纸。”备齐用物,核对好患儿的身份,采集前,李力会向患儿解释安抚,取得他们的配合。

“有些年龄小的患儿哭闹、不配合是常有的事。鼻咽拭子采样时,拭子对鼻腔的刺激让孩子感到不舒服,会往后躲,敏感的孩子还会咳嗽。飞沫喷在采样人员的身上,增加感染风险。”采集时,既要保证采集的每一步操作规范到位,又不能让患儿受伤。李力还记得,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为一个3岁的患儿做采集的情形。“看到我全身都被捂着,孩子吓得一直哭,怎么安抚都不管用,我不停地话说,感到有些缺氧。护士长看到后就过来帮忙把孩子抱着,扶着孩子的脑袋,采完样后感到非常费力,浑身是汗。”

在这些孩子和医护人员之间,已经培养出属于他们的默契。“我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防护眼镜,经常彼此都认不出来,更别说让孩子们熟悉了。”为了让孩子们分清谁是谁,不感到害怕和抗拒,医护人员想了一个办法,在防护服上“作画”。李力在防护服上画了一只彩色的蝴蝶代表自己,每当她推着治疗车进入病房时,小朋友们相互“报信”:“那个蝴蝶阿姨来了,蝴蝶阿姨要来涂喉咙啦。”孩子们的童真让隔离病房的日子变得有趣。

一家三口,父女一线“抗疫”

自从进入隔离病房工作以来,医院安排的宿舍中,没有回家,一家人约定每天晚上视频通话,相互叮嘱,互道一声平安。父母虽然知道她在隔离病房工作,但不想让家人担心,李力并没有告诉他们实情。李力是一名“医二代”,父亲是一名五官科医生,已经退休,疫情发生后,“闲不住”的他主动申请去做志愿者,在高速路口支援,帮忙量体温。

当采样结束,脱下防护装备,李力才感到如释重负,脸上有很深的勒痕,手被三层橡胶手套捂得发白。每轮工作下来,既是心理的磨砺,也是体力的考验。即使如此,医院里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仍然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房,直面病*,只要疫情不结束,他们就要一直在这里坚守下去。

李力说,最开心的是看到患儿们康复出院,离别时家长们的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让自己觉得工作有意义。“希望这场疫情快快结束,生活能回归正轨,像防护服上画的这只蝴蝶,破茧成蝶。”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