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隔离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郑州一企业发布求助信息后,国家出手相助 [复制链接]

1#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李兴佳

为承担社会责任,郑州女装三强意外同时进入了生产隔离服/防护服的战壕中。

就这样,借助服装供应链优势,娅丽达、梦舒雅和逸阳开启了转战卫材业的跨界之旅。

换一个视角,搁在服装业受疫情重创的当下,这也不啻为服企的救产和止损之举。

这无疑为服企转产医用服开辟了新的可能和方向。未来,这条路能否继续走下去?卫材能否成为服企的生力*?能够创造多大想象空间?

领秀服饰生产隔离服缺设备,国家调拨物资支援

“急!响应*府号召,我们已经开始生产医用/民用防护服,谁能帮忙联系到有资质的原材料?”2月13日下午,领秀服饰总经理陈勇刚,发了一个紧急求助。

9天后,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发出《紧急任务调拨单》,要求中国恒天集团在2月25日前,调拨4台防护服压条机,送至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

而在2月16日,领秀服饰(旗下品牌“梦舒雅”)成功生产研发出的一次性隔离衣,已正式开始接受预定;2月17日,领秀服饰获批一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

一天内研发出一次性医用隔离衣,两天内完成资质评审,三天内实现量产,领秀服饰完成了从核心产品为女装的服装企业向医用隔离服的转产。并且,它是疫情爆发后郑州首家拿到一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的生产企业。

2月29日,领秀服饰又进一步拿到了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资质。这意味着,该公司可以销售更为专业、技术要求更高的医用防护服。

医用隔离衣(服)与医用防护服不同。领秀服饰品牌总监高瑞向河南商报记者介绍,医用隔离衣仅需要拿到一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即可,可为病房、检验室提供普通隔离,但隔离服连接处有缝隙,并非百分百与周围空气隔绝,不适用于感染性危重病区。

医用防护服则对生产流程、空间要求更为严苛,需要在无菌车间生产,最重要的技术环节是需要有热熔胶条和压条机,能完全将衣服接缝处闭合,做到与外界空气百分百隔绝,可在传染病区、手术室穿戴,且需要拿到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前述国家调拨的压条机,就是关键生产设备。

郑州女装三强纷纷转产隔离服

郑州转产隔离衣的战壕里,还有娅丽达、云顶服饰(逸阳)等服企的身影。曾经远在镁光灯之外的卫材行业,一下子集齐了郑州女装三强。

2月初,云顶服饰董事长刘涛坐飞机,看到机场工作人员身穿塑料布做的防护衣,第一次意识到了专业防护服的紧缺程度。

返郑后的2月4日晚上20点,他紧急召集研发团队开始技术攻关,正式入局民用隔离服生产。当晚21点,公司值班的6名保安、未回家过年的6名员工和一名经理,揭开样衣间的封条,供暖、供电、供气,一条13人的生产线正式开工。完成2件首版民用防护服样衣,已经是2月5日凌晨4点30分。

不过,云顶生产隔离服初心是为承担社会责任。比如,2月11日,云顶服饰曾将首批生产的件民用隔离服全部捐赠郑州市*府。

2月18日,云顶集团旗下郑州志力卫材有限公司正式获批一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后者是云顶为生产抗疫紧缺物资隔离服,特意于2月7日新注册设立的公司。

领秀服饰是在正月初五决定转产隔离服的。当天,他们开了视频电话会议,在研究下一阶段经营活动时,提议转产隔离服,并随后启动了正式跨界。

从决定涉足隔离衣到实现产能,娅丽达服饰花了一周时间。2月18日,娅丽达服饰获得了一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是郑州第二批经审批可生产医用隔离服的跨界服企,比领秀服饰(梦舒雅)晚了一天。

2月22日,娅丽达第一批件隔离衣下线。该公司目前尚未拿到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其中,“10万级无菌车间是硬性条件。”娅丽达电商事业部负责人曾令恒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原材料紧张:需全款现金付,曾一天一个价

服装企业跨界做防护服有其优势,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也面临原材料紧张、人员到岗率低等问题。

娅丽达相关人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最开始采购时,被上游回复需要7-10天才能拿到货,必须全款现金支付,而且价格较贵。

梦舒雅发动所有上游供应商,起先在郑州市场寻找隔离服原材料资源,没有找到,后来把搜索范围扩大到全国市场。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等公司走完审批流程后,价格又涨了上去,“一天一个价,要求现金订货。”

逸阳的原材料主要采自广东等地,由常年固定合作的伙伴供给。不过,随着近期防护服供应市场渐趋平稳,防护服缺口逐渐填平,原材料供应和价格也趋向稳定。

生产初期面临的还有人手不足的问题。最开始,领秀服饰一线员工未复岗,只有郑州本地的工人被召回,管理层也全部到车间帮忙,勉强跟上生产节奏。

逸阳有劳务合作单位,此次隔离服的缝制工作依然由合作方完成,缓解了不少劳动力压力,在厂区则有一个四五十人的设计、裁剪、包装团队,所以能够快速实现生产。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领秀服饰隔离服日产量在件,二类防护服能达到日产件。逸阳日产总量在四五千件,娅丽达每天产量约在两千件,均能满足市场对隔离服的日常需求。

服企跨界布局卫材业,已打算长远坚持?

库存高企,资金链断裂,供应链复工漫漫……服企被疫情深刻影响的紧要关头,三家郑州女装企业借助转产隔离服来止损和自救。

本来是出于救急、承担社会责任目的,梦舒雅却意外地闯入曾被冷落的卫材市场,由此第一次涉足大健康产业,开辟了新的生产领域。

同样,娅丽达也将量产隔离衣、防护服列入公司规划之中,即便疫情过去,未来依然有布局卫材业的打算,并且当下正在筹划建设无菌车间,以争取获得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

不过,外界对服企转产医用防护服,有着不一样的解读。这条路究竟能走多远?防护服能为企业带来多大利润贡献?服企进驻卫材行业后会否遭遇水土不服?

一种观点认为,服企涉足防护服领域具有天然优势。当下的卫材行业存在小、散、乱特征,相关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服装企业跨界做卫材,有深厚的供应链优势,有在服装行业深耕多年沉淀的资源和能力,有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积累。借助已有的这些资源优势,服企能够快速转产,有利于带动卫材行业高质量发展。

且防护服是服装企业顺带为之,并不存在技术壁垒。“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对我们来说是最基础的东西,不需要攻克技术难关。”逸阳总经办主任李清华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诸多问题在考验这批跨界者。目前市场上隔离服产量已趋饱和,而医用防护服又对生产空间和相关资质要求较严,最基本的条件是需要大面积无菌车间。目前只有梦舒雅拿到了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资质,但并不是生产资质,逸阳和娅丽达尚未获取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或经营资质,正在筹备申请中。

这是一个可以无限加码的蓝海市场,还是风口倏忽而过的微利行业?时间会给出答案。(首席编辑华丽娟编辑吴海舒张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