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麟龙一转身,坚医院B舱。
背后的蓝色隔离衣上的字特别明显:世代行医,不辱门楣。
2月27日,共有张床位的B舱入住了名患者。河南第五批支援湖北医院,从2月13日开始接诊患者,已经第15天了。
“我已经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进舱了。”仝麟龙说。
“世代行医,不辱门楣”、“二七塔*鹤楼”、“义无反顾*员先行”,这是仝麟龙在背后的隔离衣上写过的三行字。“这三行字,有不同的故事,也是我这么多年工作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仝麟龙说。
“世代行医不辱门楣”
“我老家是洛阳嵩县的,从我太爷爷、爷爷那时候就开始行医了,他们那时候还是游方郎中,我爷爷是上世纪30年代开始行医,到我这里已经是四代行医了。出身医学世家,我向来以此为荣。”仝麟龙说,语气中有一种职业的荣耀。
仝麟龙,医院普外三科医生、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青年突击队队长,“2月20日,穿上这身写着‘世代行医,不辱门楣’医院,很多患者看到这行字都问我具体情况,我说了之后马上对医疗队产生了信任感。”
“爸爸是我唯一的偶像。”仝麟龙的父亲仝现州,年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年,他担任医院大外科主任兼血管外科主任、微创外科主任、血管介入科主任,填补了多个河南乃至全国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空白,如今父亲仝现州已经退休。
“爸爸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有一次老师说叫家长,我跟老师说半个月没有见过我爸了,早上我还没醒他就走了,晚上我睡了,他还没回来。老师非常惊讶,到后来老师已经习惯我有个忙于工作的医生爸爸了。”仝麟龙说起爸爸,深情而感慨,“年我参加工作,这次来到武汉抗击疫情,也是为了证明自己,但我这一生可能都达不到爸爸的高度,我一直在跟随他的脚步,我能不掉队就可以了。”
“二七塔*鹤楼”
2月23日,仝麟龙进舱,背后的隔离衣上写的是“二七塔*鹤楼”。
“长江、长江,我是*河,再苦再难,一起顶着,我们来了!”这是2月9日河南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来武汉时喊出的口号。
穿这身隔离衣进到方舱后,有些患者看到后,其实不知道二七塔,“我给他们讲了二七塔的来历,有知道二七塔来历的患者对我说,二七大罢工是从武汉开始,这样说了郑州和武汉早就有了深厚的革命感情。”仝麟龙说。
“我对湖北和武汉,其实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在武汉上的高中,在湖北上的大学,在湖北和武汉生活了8年时间。我的很多大学同学在我来之前就在抗疫一线,我也不能看着老师和同学们浴血奋战,我当逃兵。”仝麟龙说起来武汉时的想法,“方舱里的患者,现在对我们非常信任,总是对我们说谢谢。”
那天,和仝麟龙一起值班的医护,还有的写“少林武当”,有的写“长江*河”,他们表达的是同样的心情:河南和湖北,郑州和武汉,心相连。
“义无反顾*员先行”
2月25日,仝麟医院,这次他背后的隔离衣上写着“义无反顾,*员先行”。
仝麟龙是有15年*龄的老*员了。“其实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你不会感受到‘*员’这两个字带来的意义有多深刻。只有到了关键时刻,你就会不停地刷新对*和*员的认知。”
“我是在年非典那年上大学的,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员是一个很伟大的群体,无数*员医生冲锋在前,甚至付出了生命。”仝麟龙回忆说,“紧接着我年大学毕业那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那段时间,我很感动,你会发现只要有两种旗帜在灾难现场飘扬着,你就会很心安,那就是*旗和咱们解放*的*旗。*员都是由特殊材料构成的,有特别的魅力的,要不然怎么会吸引那么多去奋斗、去牺牲呢?”
“你是*员不?”方舱里的患者问仝麟龙。
“是*员!”
“你是*员,我就信你!”
此刻,他背后的“义无反顾、*员先行”八个字更加鲜亮,更加焕发出一种特别的光芒。
郑报全媒体记者王绍禹武汉报道
编辑:李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