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隔离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联储加息舆论疫情 [复制链接]

1#

今天来聊聊美联储加息走向吧。

不过其实你会发现,聊来聊去,还是得绕回到疫情上。

因为这场疫情的影响确实很大,你要聊当前的经济、货币走向,很难绕开这场疫情。

但本文会侧重于金融角度,从更加宏观层面,去审视当前这场疫情。

(1)过往加息

我一直以来有跟大家分析过一个观点。

就是美联储的激进加息,并不单纯只是为了控制通胀。

或者说,通胀是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触发开关,也可以说是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其中一个理由。

但这不是全部。

美联储激进加息,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收割。

通过美元潮汐环流,在激进加息下,让全世界超发美元回流美国,来让其他国家货币大幅贬值,资产价格大跌,从而制造巨大的差价。

等收割尾声,美联储就会陡然转鸽,继续超发货币,释放海量美元到全世界去抄底白菜价的资产。

这是美国利用美元霸权的优势,才能玩得转的收割套路。

不管82年收割南美洲,90年收割日本,97年收割亚洲,套路大同小异。

唯一失败的是,年美联储激进加息,试图来对我们收割。

但当时我们处于经济腾飞期,外资不愿意回流美国,在我们这里扎根了。

于是美国年的加息就失败了,美元短暂上涨后,就快速下跌

年之前,美国都是通过不断加息收割,来降低自身债务压力。

但年的加息收割失败,美债上升,美元持续贬值,加上房地产泡沫化,这诸多因素都推动了年次贷危机的爆发。

而这也给我们争取到了5年的宝贵发展时间。

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就跑到我们这边求救。

我们和美国的关系也因此缓和。

不过在年奥巴马连任后,他马上对我们大幅度转向。

农夫与蛇的一幕上演了。

奥巴马在年曾经表示,如果不是08年次贷危机,他会对我们采取更强硬做法。

所以,奥巴马年连任后,会对我们大幅转向就不奇怪了。

年,美联储再度加息,仍然试图对我们收割,这次美国差点成功了。

不过我们最终还是稳住了阵脚,没让美国得逞。

年,特朗普开始对我们全面转向,双方博弈越发激烈。

然后到了年,随着疫情这个百年大变数的出现后,美国一口气印钞4万亿美元,举债8万亿美元,相当于耗光子弹。

在无限印钞和疫情的冲击下,全球通胀在去年就已经飙升,今年俄乌冲突的影响则进一步加剧了通胀。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3月,美联储开始这轮激进加息。

这一次,美国显然吸取了年,还有年加息失败的教训。

以美国当前国力下滑的现况,单靠美联储加息,吸引全球美元回流的效果并不好。

所以,美国这次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同时,还通过满世界拱火来制造危机,驱赶国际避险资金回流美国。

(2)拱火制造危机

美国的拱火策略,我认为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拱火俄乌冲突,由于乌克兰和俄罗斯在过去8年,顿巴斯地区没有实现真正的停火,这里是一个天然存在的火药桶,美国只要轻轻的把汽油泼上去,然后用渗透在乌克兰内部的神秘武装,可以很轻易的把这个火药桶点燃。

于是,俄乌冲突爆发,整个欧洲经济、工业遭到严重摧残,大量欧洲资本开始回流美国,但同时也分流了一部分到我们这里。

对此,美国肯定是很不希望欧洲资本被分流到我们这里。

所以,美国也必然会在我们这边拱火搞乱。

对我们的拱火,具体要用什么方法,美国内部应该还是有很大分歧的。

现在美国内部基本也是自由发挥,各自为战。

于是,有一部分派系,选择拱火我们的对岸。

而另外一部分派系,选择无所不用其极的去让疫情失控,来进行拱火搞乱。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测。

今年3月,我们经济大动脉疫情爆发,全国经济都遭到影响,各项经济数据在4月份都出现骤降。

3月16日,美联储今年首次加息,开始本轮激进加息周期。

于是,从3月1日至今,人民币汇率累计贬值幅度达到12%。

从3月1日到现在,我们一直在跟疫情做艰难的战斗。

去年虽然一些地方有爆发零星的疫情,但基本能第一时间控制在个别城市范围内,基本没有出现疫情外溢。

这也确保我们绝大部分人在去年基本是不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差点都以为疫情已经结束了,大家可以尽情的逛街、旅游、娱乐,不用为感染新冠病毒担心受怕。

所以,去年民众普遍都支持动态清零。

但今年从3月开始,整个形势开始发生变化。

疫情不再那么好防,总是防不住,防不完。

防完一个又冒一个,没完没了。

这虽然跟奥密克戎不断变异,传染性更强,更难防有关。

但真的没有其他因素吗?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一些地方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不行。

有的地方可以在15天-30天内,第一时间把疫情控制住,把对民众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但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天都没控制住疫情,这样极端离谱的事情,完全超出正常人可以承受的极限。

防疫是水桶效应,不看长板,看短板。有些地方做得再好,但只要其他地方防不住,那么迟早也会被拖下水。

除此之外,还有很诡异的因素。

比如核酸造假问题。

有报道统计称,今年已有超11家核酸检测机构造假被查。

我把这个报道里提到的几个案例也列一下。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有明确通报的。

很多核酸造假有一个共同点,并不是把“阴性”造假为“阳性”,而是把“阳性”造假为“阴性”。

这种造假后果,就是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危害性很大。

如果是把“阴性”造假为“阳性”,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因为阳性病例都会进行复核。

但像这样把“阳性”造假为“阴性”,不但更难发现,危害性也更大。

所以,这几个案例基本都是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过去这半年。

为什么,我们的疫情控制不住?

真的仅仅只是因为奥密克戎传染性太强吗?

不管奥密克戎传染性有多强,只要是进行物理层面的隔离,都是能对付得了的。

但为什么,某地会出现长达天的“静态”,却仍然还有新增?

具体到底什么原因。

答案,我们不得而知。

过去这半年,我们疫情防起来很艰难。

除了奥密克戎变异得更狡猾、更难防之外。

还是有其他一些因素,内因为主,外因推波助澜。

不管是什么原因,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我们当前的这个局面,是美国非常希望看到的。

你要说美国整个过程都没有参与,我是不相信的。

所以确实很难防。

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

(3)疫情

以下仅为个人猜测,仅供参考。

我认为,美国这场满世界拱火的两招。

一招是拱火俄乌冲突,驱赶欧洲资金回流美国。

一招是拱火扰乱疫情,驱赶亚洲资金回流美国。

目前来说,扰乱疫情这一招,才刚开始,所以我们和美国之间,也还在博弈。

形势对我们来说,是比较严峻。

因为这个时间点,美国确实掐得很准。

为什么,美国不在夏天去发难,因为夏天如果我们“放”的话,危害性没那么强。

但我们看到,从11月开始,过去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形势就有急转直下的感觉。

11月初,虽然感觉疫情还比较严重,但大家普遍都还对能防住还比较有信心。

但转折点大约就是十天前,因为一些恶性事件的发酵扩散,然后引发一些比较不好的事情发生。

在这之后,整个舆论就陡然转向,包括各地方也都开始“各行其是”。

如此集中的陡然变化,要是没有一股庞大的势力去推波助澜,我是不太信的。

今年3月,我们疫情开始在经济大动脉爆发。

3月16日,美联储开始这轮激进加息。

11月底,我们开始这波转向。

11月30日,美联储鲍威尔发表演讲,开始释放鸽派信息,表明12月要减小加息幅度的态度,并说不希望通过加息来压垮经济。

而在11月3日凌晨,美联储上一次加息之后,美联储还一副鹰派讲话,一副不管经济如何,都要加息到底的模样。

是什么原因,让美联储鲍威尔在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出现如此巨大态度转变?

仅仅因为11月10日美国通胀超预期回落吗?

我觉得这还不够。

过去10天发生的很多转变,才是美联储出现如此巨大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

美联储加息的原因,虽然是为了解决通胀。

但通胀更像是美联储加息的理由、借口,或者说是触发开关。

至少美联储加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收割。

可能在一个月前,美联储还觉得要实现收割,得极限加息到6%,才能成功,所以就摆出一副加息到底的模样。

但过去十几天发生的种种变化,让美联储觉得可能加息到5%,就能达到目的,所以就开始释放鸽派信息,安抚市场。

当然,这只是个人猜测,大家看看就好。

不过,美联储这次释放鸽派信息,也有可能只是烟雾弹。

昨晚,又有一些市场信息预期,美联储可能提高明年的终端利率水平,明年有可能仍然会加息到5%以上。

也就是说,虽然12月加息50基点,减小加息幅度,应该是没有太大悬念的事情。

但明年的终端利率会加息到哪,是加息到5%,还是更高,这个目前仍然还是有悬念的。

具体结果如何,可能更多也得看美国的通胀数据,也得看我们和美国博弈的结果。

(4)这个冬天

现在木已成舟,“放”的局面已经很难改变。

因为一些地方都已经成了数据黑洞了,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防得住。

虽然有的地方还在努力辛苦的“防”,但能坚持多久?被拖下水只是时间问题。

我老家农村,都已近有新增病例了,这让我十分的担忧。

老家农村那么多老人,医疗资源还如此匮乏,让我不得不担忧。

我们一开始,至少在一开始优化的时候,应该是没打算在这个节骨眼,直接就变成这样。

因为无论如何,我觉得也不大可能去在冬天去放,因为这很容易放大代价。

最理想的状态,是以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优化模式,去平稳度过这个冬天,然后坚持到明年3月之后,再有序的放开,那样才能把我们可能要付出的代价降至最低。

但事与惟愿,在十天前美国集中煽动一些不好的事情后,整个形势都朝着一种比较糟糕的方向去发展。

十天前的事情,美国有参与其中,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各种手法,都是美国一贯套路,他们甚至都不加掩饰。

美国抓住的这个时间点,确实很精准。

具体大家懂的都懂,我也不好细说。

因此,这个冬天,可能并不会平静。

从海外的疫情数据看,第一波是很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紧张,目前还只是个别地方出现,但一个月后,春运之前,全国疫情可能就要进入高峰期,到时候可能是全国大范围出现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

这才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最大考验。

我不认为美国等了那么久,会什么都不做。

搞乱,搞破坏,是美国最擅长的。

所以,对于未来两个月可能发生的各种乱象,大家也要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这个也仍然只是给大家做一个预期管理。

如果发生,大家有心理准备,就比较不容易被煽动情绪。

如果没有发生,那自然皆大欢喜。

我也希望我们能够安然度过这个冬天。

如果没有美国,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有美国在一旁搞乱,确实还挺让人担忧。

毕竟各种二五仔都太多了。

另外,有可能为了不让美国搞乱,这个冬天的数据可能看上去“还可以”。

但实际情况会如何,大家心里应该也很清楚。

现在有些地方已经是数据黑洞。

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好,,如果全国范围都这样,很容易影响最基础的信任。

反而容易加剧恐慌。

那样才反而是美国想看到的。

因为美国到时候可以有很多种去戳穿的办法,然后再发动全球舆论攻势。

我觉得,我们最好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不给敌人机会。

在明确已经要“放”的预期下,做好全国人民的预期管理,提高大家个人防护意识,让大家明白,形势的险峻,需要我们每一个积极做好防疫,这样才能把这个冬天可能要付出的代价降至最低。

这样民众明白这个冬天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糟糕的局面,即使真遇到这样的糟糕局面,大家也自然会有心理准备,增强承受能力。

如此一来,美国就比较难从中搞乱。

但从目前舆论形势看,我并没有看到有这方面改变的态势。

舆论还是在集中宣传奥密克戎的毒性低,却不提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有多强,实际对整体的威胁有多大,只聚焦在奥密克戎对个体的威胁低。

奥密克戎对个体威胁低是没错,但同时奥密克戎对整体的威胁也大。

只聚焦在对个体威胁低,那么就会导致现在很多人对奥密克戎轻视,觉得感染了也没什么,缺乏足够的心理预期和准备。

那一旦这个冬天,发生比较糟糕的局面时,人们很容易因为这个巨大的心理落差,而更容易被人煽动情绪,更容易被美国制造乱局。

这才是我最担心的。

希望这都只是我杞人忧天吧。

愿我们国泰民安,希望这个冬天,大家都可以平安健康的度过。

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没有谁应该是救世主,有多大能力尽多大责任。

反正,我已经尽力了,该说的,我也都说了。

我无力改变什么。

但求心安,问心无愧就好。

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积极做好个人防护,在这个冬天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

不要觉得大环境如此,我们做好个人防护就没有意义。

聚沙成塔,理性应对。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好个人防护,那这个冬天我们才可以尽可能减少代价。

这是人类和病毒的战争。

也是我们和美国的战斗。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