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沧海观澜的视界
年到现在,因为疫情,长三角一直不平静
春节刚过,苏州疫情告急,封控管理,上海地铁11号线昆山段停运,大量通勤人员自驾车、电瓶车、黑车、摩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眼看苏州刚趋于平静,3月上旬,上海波澜再起,至今已经一个月,累计感染者已站上10万大关,并且按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自疫情两年多以来,上海一直是全国精准防控的典范和优等生,广为传颂的经典案例就是年,小到20平米的中高风险的区域划定—奶茶店,隔壁理发店正常营业毫无影响。
让我们先看看上海过去两年的成绩:
新冠爆发,按照国外的数学模型,拥有数万人口的上海,很可能会有近百万人感染。
须知,在病*变异和疫苗普及之前,新冠的死亡率,至少2%,在一些地区近10%。
但时至今日,上海因新冠去世者,只有7人,全部发生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之前。两年来的患者总计,也不过数百人。
与此同时,上海一直遵循专家张文宏的意见,防疫的同时,也要确保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就像瓷器店里抓老鼠,老鼠要逮住,但也不能砸坏了瓷器”。
这不仅是公开的承诺,也是上海在疫情期间,长期一枝独秀的事实。
然而,今年三月中旬,疫情在上海“大爆发”——绝大部分都是无症状者,重症比例极低,新增死者至今为零。
从奥密克戎*株“高传染,低*力”的特点看,这种情况在全球任何一个大城市,都可能发生,哪里都难免。同时,是否依然要坚持两年前的“清零”,也值得商榷。
“奥密克戎的致死率低于流感”的言论也是建立在充分的事实之上,
包括本轮疫情的前期,上海管理层与专业领域也是一直坚持前期的精准防控与网格化管理,还是沿用前期的思路,最大限度保持对经济、社会生活影响的最小化。
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3月底,上海相关发布会相关领导已经诚恳接受批评,3月28日起上海全面进入封控、管控管理,虽然从通知到执行有些猝不及防,但想来也是面临的压力太大。
舆论发酵至今,网络上对上海的声讨之声已成滔天之势,极端的甚至开始直接千夫所指张文宏教授本人
但我们还是要思考,上海当初为什么还是坚持前期的防疫思路,上海有错吗?如果有,又错在哪里?
事情发展到今天,我们每个吃瓜群众都可以坐稳事后诸葛的称号,上海显然是错了。
如果说本次上海有什么错,就是面对变异的奥密克戎RO9-10指数级的传播力、绝大多数无症状隐匿性传播新特性,错估了原先精准防控及网格化管理的资源配置的适配性,是在与新的指数级传播的变异病*赛跑中败下阵来,是犯了旧瓶装新酒的错误。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反问:上海前期两年多卓有成效又深得人心的精准防疫也错了吗?我们就能因此否定而抹杀上海前几年以及本轮疫情初期上海的精准防控的努力吗?
上海发展至今已呈爆发之势,严格封控是需要的,但是其它地方呢?有必要发现几个病例就一刀切的大面积、长时段的停课、停产的全面封控吗?
最新更新,汇总上海疾控中心专家观点如下:
1、绝大多数无症状感染者休息一周左右就会自愈!
2、无症状感染者不代表没有任何感冒发烧的症状,而是指没有肺部ct影像学特征!
3、上海目前近10万例中无一例重症无一例死亡。
4、注意好其他基础疾病的用药!
5、目前季节性流感比奥密克戎还严重!
面对目前95%以上的无症状感染者的现状,大家觉得有必要实行一刀切的管控*策吗?
三个观点:
1、年,疫情初发,形势不明,我觉得有必要,眼下,没必要
2、目前除了重灾区上海和吉林,其它地方我觉得没必要
3、非重灾区,发现疫情当下可以严控,待流调和核酸完毕,是否可以缩减不相关区域的封控面积和时间?上海前两年的经验已经证明,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实现。
理由也很简单:
1、老百姓要谋生、要生活、要赚钱还贷款;
2、上海前期之所以坚持,实是上海对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影响举足轻重,长三角更是国家经济的重中之重,长三角占全国GDP的25%左右。
而眼下的情况是什么?
我近期被隔离在无锡,今天已经是第11天足不出户,而行程卡上无锡连星都没带,我朋友所在的培训机构自从春节后到现在两个月只正儿八经上了20天班(前期是苏州疫情管控),余下的时间全是停课,甚至前期学校还在上课机构却一直停课。无锡年后到现在估计确诊病例不超过30人,而近期基本上是全市停摆,学校停课、商场关停、高速关闭,其它的包括电影院、浴室、ktv、会所、健身房之类等等就更不要说了,一旦有些风吹草动,一封就是至少半个月。
苏州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春节后到现在学校都没上过课,其它的管控可想而知
3月苏州货车司机持有七部手机逃避检查,最终感染新冠被查后,各地严控物流,导致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价格飞涨,物流通行证要挤破头花大价钱。
诚然,司机隐瞒行程肯定是不对的,增加了防疫的风险,但一个司机竟然被逼到用七部手机一定是也有他的无奈,货车司机的工作就是在路上,一旦次次报备,一次便隔离半个月,首先是高昂的隔离费用,其次是一个月隔离两次,那也干脆不要跑了。同理可以延伸到许多其他产业,不开工便没钱。
但是银行还贷款的时候,银行可不会考虑这些,如果你延迟还贷款,后果大家都知道,不用我细说。
这是经济,再说生活
同样是三月,上海/昆山通勤人员,回昆山发现路被封,下水游泳吴淞江回家,上岸后被抓隔离,相信大多数人可能只是当做八卦新闻看后一笑了之,肯定也有谴责之辈,但背后真相有几人仔细揣度:是家里有急事吗?是回上海经济负担重?3月中旬的江南还是乍暖还寒,水温还不足以畅享游泳的乐趣。
医院,本次对于上海的非议也多源于此,“六院护士事件”、“救护车与除颤仪事件”、“医院体力不支崩溃哭泣”等等,这是上海疫情严重的情况,那其他地方呢,只要有疫情的风吹草动,医院就封控是普遍现象,里面的出不来,需要进去的进不去,只要作为隔离点,其它病人全部转移,似乎除了新冠患者,其它的都不是病人。
疫情管控是需要的,如果说其它的诸如商场、超市、娱乐场所封控管理尚可理解,医院为啥也要封控,毕医院闲逛。
我母亲近日在苏北乡下老家因农活不慎扭伤脚踝,轻度骨折,尚在康复之中,自从离家五公里外的乡镇发现病例后封控管理,一轮轮核酸,因为姐姐和姐夫也在被封控,只能自己去排队,因为不测核酸就没有出入证,没有出入证就没法去超市菜场。
以上这些还只是我知道的和切身体会的,其它的更多对生活和经济的影响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体会。
我觉得大部分人是不会拒绝防疫的,可是防疫需要一刀切吗?除了为了管控的方便层层加码,给老百姓带来不便,有进步吗?
很多地方发现疫情流调行程都公布了,不相关区域也执行严格的制度,有必要吗?
动不动就隔离,动不动就一轮轮全员核酸,这些不需要费用吗?这些费用最终是谁在承担?
动不动就全域封控关停,那些本来就举步维艰的中小企业主,那些一天不上班就没收入弱势群体怎么办?
一旦有阳性发现,管控措施宁愿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人,人人得而诛之这个真的合适吗?
以上种种,希望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参考鉴纳,为了百姓、为了生活、也为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