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局地野生动物‘过饱和’,人类当如何和谐共处”(《半月谈内部版》年第10期)一文,现在“一些野生动物频频‘出山’,离开保护区,进村入城”,引发“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增多”。如上海多个小区有貉出没,南京、杭州等地野猪进城,麋鹿、梅花鹿、猕猴等也存在数量太多没有地方去而局部“过饱和”现象。这一方面反映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确实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另一方面说明生态不平衡的问题还很突出,某些野生动物数量太少不足以维持物种的可持续生存力不行,反之某些物种数量畸多到严重侵犯人和其他物种正当利益时也是祸害,野生动物保护如何促进种间平衡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
一、野生动物出现在人的视野是自然常态
人和野生动物都是自然界重要组成部分,讲生物多样性应该是包括人在内的,即生命共同体,这决定了人和野生动物也是物物相关、相生相克,而不可能大道朝天各人一半永不照面。
造物主没有划定那些区域是人的区域,不准野生动物进入,或者那些地方由野生动物专属,人不能靠近。从现实看,人和野生动物的地域分布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只是有的地方以人为主,如城镇村落,有的地方以野生动物为主,如荒野地带。这除了不同生境的隔离作用外,更是心理的隔离,如果城镇村落荒废了,不再人山人海、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可能很快就为野生动物所占领。再从我们倡导、践行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看,也必须要有自然的一面,野生动物就是自然生态活的灵*,如果我们视野中老是没有野生动物的话,无异于失去和谐对象,文化的、经济的、生态的等等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后果将不可想象。
所以,我们要抱持平常心看待一些野生动物在人视野中的频频出现,也积极解决由此带来的问题,而不能一概叶公好龙式视为反常。
二、更加崇尚通过自然力抑制某些物种数量暴增
野生动物进入人的视野不完全是好事,也不完全是坏事,这要看习性、数量、频次、实际影响等,但它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进入。蜜蜂等授粉昆虫是成群结队的,人们离不开它们,否则许多农作物不能授粉结实;同样野猪也可能成群结队,但人们不喜欢它,因其破坏庄稼甚至袭击人;而虎豹类居于食物链顶端,人们对其又爱又恨,没有了可惜,多了肯定受不了。所以保护野生动物,必须注意种间平衡关系。
自然力没有目的性,不偏向谁,是最好的平衡大师,每个物种都在食物链上,每个物种有繁衍也有天敌而生生不息,越是居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其种群数量就越少,有的种群数量太大难以承载,便通过疾病、食物短缺甚至自相残杀予以解决,达到新的平衡。而人难以模仿生态系统各种机制,同时人有目的性,容易偏向自己喜欢的或者能给自己带来特别利益的事物,比如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