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隔离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神舟14号乘组即将回家,他们会被隔离
TUhjnbcbe - 2023/11/2 23:15:00

神舟十五号乘组顺利进驻空间站,也就意味着神舟十四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即将返回地面。

根据官方公布的消息,神舟十四号返回时间在12月5号前后。返回低点在东风着陆场。

航天员返回后会先被隔离14天,空间站不会受到疫情影响,为什么航天员也会被隔离呢?看完你会心疼我们的航天员!

先看一下航天员是如何回到地面的。

一般载人航天器分为三个部分: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

推进舱又被称为仪器舱,它的两侧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内部安装推进系统、轨道制动和制氧供水系统,推进舱是最核心的区域。

轨道舱是航天员的主要活动区域,集吃喝拉撒睡和工作等功能于一体,航天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轨道舱里。

返回舱从字面不难理解,航天员完成飞行任务后,会打包好行李、文件和科学实验数据等等,一并带到返回舱返回地面。

在进入返回舱之前,航天员必须穿好舱内航天服,这是保证航天员安全的关键。曾经苏联就发生过航天员不穿舱内航天服而遇难的事故。

当时的返回舱只能乘坐两个人,但战斗民族的性格一向彪悍,直接把舱内航天服脱下节省空间,返回舱挤进了三名航天员,返回舱在返回时出现漏气事故,三名宇航员暴露在真空环境下,最后全部遇难!

返回舱三把类似婴儿车的座椅,航天员会以蜷缩的方式坐在上面。这三把座椅会在返回舱落地时,保护航天员不会受到冲击。

返回准备工作自此完成,接下来分为三个阶段返回地面。

第一步:制动离轨;第二步:再入大气层;第三步:着陆

返回舱有设计好的轨道路线,因此和空间站分离后,不会马上降速进入大气层,而是继续围绕地球飞行,并不断的调整姿态,寻找合适的角度进入大气层。

如果角度过小,返回舱会从大气层斜穿而过,无法返回地面。但如果角度太过垂直,返回舱会因速度太快导致过载超标,航天员将无法承受,返回舱也有可能在大气层中焚烧。

在寻找好角度后,推进器会制动减速,缓慢靠近大气层,在接近地面公里左右,返回舱和推进器分离,然后返回舱以7.9千米每秒的速度坠入大气层。

这个过程叫作再入大气层,也是航天员返回最危险的阶段,返回舱和空气剧烈摩擦,产生高达上千摄氏度的高温,整个返回舱如同流星一样。

返回舱的防热层会保护宇航员,它是由石棉、玻璃、酚醛制成的复合材料,利用融化、蒸发、升华消耗大部分热量,控制舱内温度在30度左右。

不过航天员此时很不好受,要承受剧烈的震动和5倍的压力,而且为了防止局部过热,返回舱底部有滚动调姿发动机,通过旋转来均匀受热和散热,因此航天员还要承受眩晕感。

而且返回舱表面剧烈燃烧,会产生吸收、反射电磁波的等离子体,将切断航天员和地面的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作“黑障”。

黑障区会持续5分钟左右,这对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考验。

穿越最危险的黑障区,在距离地面10公里附近,返回舱打开降落伞准备着陆。

降落伞分为引导伞、减速伞和主降落伞。开伞有一套三级程序,先打开引导伞,再打开减速伞,最后分阶段打开主降落伞。

主降落伞长达70多米,铺开面积达平方米,在打开的瞬间,返回舱会紧急减速,航天员再一次承受巨大的过载,而在返回舱着陆的瞬间,还要承受一次撞击,力度不亚于一场小型车祸。

所以不管是上太空还是返回地面,对航天员都是危险重重的旅程。但着陆只代表英雄们已经回家,并不代表对英雄的考验已经结束。

刚返回地面的航天员无法独立行走,他们会被搜救人员抬出来,然后送去医学隔离14天,医学疗养20到30天,最后恢复期需要3个月左右。

神舟十三号航天组着陆时,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航天员被抬着走出来,他们自己不能行动吗?

答案是真的不能自己走动。

首先是航天员长期待在太空,太空是无重力环境,所以一时无法适应地球的引力,别说独立行走了,就是抬一下胳膊都相当费劲。

第二是太空改变了航天员的身体。航天员在地球时,骨骼肌肉会处于紧张状态,而在太空不需要对抗重力,骨骼和肌肉就会开始萎缩退化。

根据数据显示,航天员进入太空超过5天,肌肉会退化20%左右,而每隔1个月,骨组织会流失大约1.5%,而且流失最多的是下脊柱和盆骨。

除此之外还有体液减少、血液循环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因为太空有宇宙辐射,而且太空没有白天黑夜之分,长期生活会造成生物钟紊乱,进而导致免疫系统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等问题。

因此刚刚返回地面的航天员,需要进行隔离观察,然后进行系统性的恢复和康复训练,以及一些心理辅导,直到身体各项指标恢复到之前的正常水平。

总之,航天员为了航天任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都是勇敢的英雄。

最后预祝神舟十四号的三名英雄顺利归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舟14号乘组即将回家,他们会被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