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可爱的白衣天使,她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默默无闻,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她们天天面对新冠疫情的密接、次密接人员,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初心。她们就是坚守在隔离点的繁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
有一种坚持叫“昼夜守候”
隔离点,是一个特殊的“战场”,这里接待的大多是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的密接、次密接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非常大。作为隔离点的医护人员,她们毫无畏惧、迎难而上,持续接待转来的隔离人员,认真细致地开展隔离人员登记、每日早晚体温监测、常规消杀、医疗废物处置、预约核酸采样、日报统计、心理疏导、防疫知识宣传等,直到隔离时间结束时,逐一核实并填写解除隔离证明,转给社区进行下一步的医学观察。她们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吃住在隔离点,平均每天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在疫情最紧迫的时候,有的医务人员甚至连续48小时没有休息。
刘锐,是一名有着20多年护龄的护理工作者,在今年满洲里疫情发生时,她再次义无反顾的进驻到隔离点,因工作量大,她和同事张佳琪连续两天两宿没有合眼,这是她第6次进驻隔离点工作了,在去年她的儿子面临高考,她也一直坚持在隔离点驻守……她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有一种奉献叫默默坚守
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一旦进入隔离点,就不能踏出大门半步,需要连续在岗14个日日夜夜,个小时,好多医务人员连续奋战在这里,上千条的沟通记录……这些数字看起来是那样的朴实无华,但其中的故事又是那样让人感动。
在隔离点工作,必须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王景翠为提高工作效率,每天尽量少喝水少去卫生间,忙忙碌碌顾不上吃饭是她的工作常态,因为这次满洲里疫情影响,本应该解除隔离回家的她,为缓解单位医务人员紧张的难题,又主动请缨继续在隔离点战斗。目前,已经20多天没有回家了,她女儿才7岁,12月6日是女儿芯芯的生日,王景翠只能通过视频祝福孩子,芯芯是个乖巧的好孩子,虽然很想念妈妈,在电话里却懂事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你很忙,请妈妈放心吧,我自己能行”。每当提起孩子,王景翠默默的红了眼眶,虽然思念女儿,但是为了防疫工作,依然选择坚守。她说:“疫情不退,我们不撤”!
疫情很“冷”,人心很“暖”
隔离人员中有老人也有儿童,有孕妇还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员,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时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