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隔离病房是医护人员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的主战场,医院科学收治呼吸道传染性患者的重要基础设施,利用负压原理隔离病原微生物,将室内被患者污染的空气经特殊处理后排放,避免了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机会。经过22天的昼夜奋战,2月28日,医院(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竣工,达到交付使用条件。29日,东营市副市长刘美华、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燕振诚一行调研负压隔离病房。
内设“三区两通道”,避免交叉感染
新建的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西侧的相对独立区域,单层建筑,总建筑面积平方米,东西长12.8米,南北宽28米,建筑高度4.3米。主体结构为门式钢架结构,外墙及屋面均采用岩棉夹芯板,屋面采用坡屋面。内装饰采用净化专用玻镁岩棉彩钢板,室内吊顶高度均为2.7米,门体采用净化气密门,窗户采用医用密闭中空双层窗户,光线通透,采光效果好,更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病房内部设立“三区两通道”,三区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两通道即医护通道和患者通道。为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从医护通道进入更衣室穿戴防护用品,通过潜在污染区缓冲间进入潜在污染区或污染区工作;患者从患者通道进入病房。同时,三区之间设有缓冲间,患者出入院、CT检查和医疗废物交接均通过患者通道出入。患者的化验标本,由护理人员通过患者走廊的互锁传递窗与标本运送人员进行交接。医务人员待洗工作服、分体刷手衣等织物通过潜在污染区污物传递通道交由收集人员清洗消毒。
可同时收治4名患者,配备人工肺等医疗救治设备
负压隔离病房内部设有3间负压隔离病房,病床4张,主要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可同时收治2名重症患者,2名轻症患者。其中1号病房和2号病房按单人间设计,3号病房按双人间设计。病房走廊的西侧设有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三间病房设在东侧。每间病房设有独立卫浴、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施、空气消毒设施、对讲设备。病房设有门禁系统,病房与潜在污染区之间设有互锁传递窗。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燕奎华介绍,病房内配备了ECMO(俗称“人工肺”)、床旁DR、床旁血滤机、中央监护仪、呼吸机、便携式B超机、床单位消毒机等40余台套医疗设备。“所以,病房目前已完全满足危重病人抢救的需求。”
空气隔离,病房净化级别为30万级
病房的空气净化级别为30万级,压差为对大气-15Pa,换气次数10次/h~15次/h。空气处理机组采用雅士无蜗壳离心式风机,采用全送全排、上送风下排风的气流组织模式,通过调节送风量、排风量,形成定向合理的气流流动,各区之间控制一定的压差,负压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卫生间、负压隔离病房、缓冲间、医护走廊、医生办公室,可以有效防止污染物由污染区扩散到清洁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每个房间配有空气净化处理系统,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净化处理,使室内产生的尘埃(附着有细菌、病毒)被带出室外并阻隔在各级过滤器上,保证空气的洁净、舒适。排风口设中高效过滤器,送风口设高效过滤器,送风机组内设初中效过滤器。病房内自循环系统送风口设高效过滤器,回风口设中效过滤器。同时,依靠通风换气及合理的气流组织,稀释病房内的病原微生物浓度,并使医护人员处于有利的风向段,保护医护人员工作安全。送风口布置在病床边的医护人员常规站位的上方,与病床相对,医护人员处于上风侧,气流从上至下流向患者,排风从病床一侧排出,形成定向合理的气流流动,保证病人呼出的污染物快速有效地排除。
高标准提前完工,创造了“东营”速度
在接到负压隔离病房建设的任务之后,医院上下高度重视,积极筹备,全力以赴。东营市政府组织医院、东营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市城投集团、医院等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管理专班,建立了日常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项目进度。医院院长周冰告诉记者,项目专班会同医院负责同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本着科学管理、质量一流、严守施工规范、严防新冠肺炎疫情、安全第一的原则,倒排工期,克服了材料短缺、运输困难、工人难找、恶劣天气较多等不利因素,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统筹,落实责任,保障工程各个环节有序推进,圆满完成了市政府要求的建设任务。
“原本是三月中旬竣工,但在大家的努力下,缩短工期,提前完工,且病房建设质量完全达到了国家现行高质量标准的要求,具备了交付使用条件。”周院长说,在东营市委、市政府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兄弟单位的无私帮助和全力配合下,医院负压隔离病房历时22天圆满竣工,创造了“东营”速度。
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吕增霞通讯员徐卫卫
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段学虎
视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恒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