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会越来越透明,科学与常识的地位将持续上升,最后将是一个大家盼望的结果。
作者:蔡海
11月11日中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即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
当天17:00,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坚决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即日起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不再甄别密接的密接,对目前在隔的次密者解除隔离。
最新的消息是广州疾控已对名次密接解除隔离。遵照政策,能解除隔离的就尽快解除隔离,这对市民是大好事。
广州最快,背后是执行力和讲科学。
01医疗悲剧不可容忍
未来如何?
我的判断,总体而言:信息会越来越透明,科学与常识的地位将持续上升,最后将是一个大家盼望的结果。
为什么?看看有关新闻就明白了。
11月1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这个会议有多个看点,我一一给大家分析,大家一定要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这对判断未来的政策走向非常有帮助。
在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提到,最近有些地方出现了对于一些有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人员,没能够及时救治的情况,案例十分令人痛心。
在用了“痛心”这个词语之后,他还特别强调,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
这意味着过度防控带来的医疗悲剧已经不可容忍了。
但这还不是雷海潮说的重点,他的重点是在“老年人口”这个词语上。
他说:“基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特别是脆弱人群数量比较多,尤其是老年人口在我国占比大,这些都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而且我们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上也是相对不足的,并且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分布也不够均衡。结合我们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二十条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的问题,比如说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
其实他点出了两个矛盾冲突,即老年人口在我国占比大、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上相对不足。
他为什么要点出这两个矛盾呢?为“二十条”的出台做解释,因为“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但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资源的协调已经开始了,保护脆弱人群,保护老年人一刻都没有忽视,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能把大量的资源消耗到完全没必要的防护和流调上,比如对次密接的隔离和流调。
这一口风的变化看似云淡风轻,但绝对是坦诚和科学的表达,值得重视。
02优化背后是数据说话
在数据的披露上,同样表现出令人欣慰的进步。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改成5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30%)。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常继乐这是用数据说话,反击了网络上一些谣言、谬论对政策优化的诋毁。
这对于普通人消除对病毒的恐惧也有极大的帮助。
常继乐还说,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3.1/10万。
这同样是在用数据说话,因此,取消次密接的隔离也是必须的,不然就等于用大炮去打蚊子,消耗大收益小。
那么,中风险区域为何取消呢?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为3/10万。如此之低,还管控个什么劲?所以,要取消。
另外,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9/10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所以,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1.6/10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所有被优化的环节几乎都是在极低概率下才可能有事,所以一定要优化。
专业人员用数据说话最大的作用之一是告知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不要过度防疫,要讲科学,为什么要讲科学呢?因为数据在这里。如果过度防疫引发不稳定因素和一些悲剧,那都是不讲科学的结果。
再就是告诉普通人:政策的调整是病毒本身也发生变化了,我们通过大数据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既然要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当然要把资源用到最该用的人身上,比如老年人。如果做一些不必要的封控、隔离,把医疗队伍拖垮了,其实是不划算的,老年人也不答应。所以大家不要慌!
大家要认真去读“二十条”里面的这一条,建议读三遍: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这一条是精华,值得咀嚼。
03不必对广州疫情过度恐慌
广州对“二十条”迅速做出反应,原因之一是广州一直在严格执行《第九版》,“二十条”的出炉,以及11月10日重要会议的定调实际上是肯定了广州做法的科学性。
广州防疫形势依然严峻,但也有一些消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