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预计,全省感染人群将在元旦前后进入高位平台期,发热门诊服务、重点人群救助、医疗物资保障等面临巨大挑战。感染高峰的到来,今天起,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推出融媒特别策划《渡峰最前线》,多路记者蹲点发热门诊、转运救护车队、医疗物资储运基地等,记录一线防疫人员的渡峰时刻。今天,先跟随记者走进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的发热门诊,看那里正在进行的接诊接力赛。
在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发热门诊,感染科医生刘金梁正在接诊,这已经是他连续工作的第八天。两天前,他核酸检测呈阳性,但吃了点药,第二天就准时坐到了门诊室。
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刘金梁
有一点咳嗽乏力,喉咙痛,但这些基本不影响我看病的,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眼下,发热门诊量与日俱增,就诊人数比常态时猛增了5倍。为了减少病人等待时间,刘医生尽量压缩叫号环节,每一个病人进入开药阶段,他就提前叫号,诊室里几乎无缝衔接。
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刘金梁
对我个人其实是更累了一点,但是对病人他就会少等一点,每个人少等几秒钟,排在特别靠后的病人就会少等好几十分钟。
每一位病人起身前,刘金梁都会重复叮嘱多休息,多喝水。但他自己穿着防护服、带着隔离面罩,在诊室里一坐就是一天,没喝过一口水。
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刘金梁
渴呀,但是我们这个环境又不能喝水,喝水的话就要把这套家伙事全给换掉。三年了,我们也都练出来了,这个耐渴能力像仙人掌,不吃不喝也能耐挺久的。
和刘金梁一样,这几天,发热门诊的医生基本都感染了新冠。负责排班的庞澜天,手机里有张排班表,红色的代表医生已经感染并且必须休息。
一旦红色增多,他就得从其他科室调集医生前来支援,三班倒的表格,始终填得密密麻麻。
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庞澜天
从各个科室抽调了一些精英人手来支援我们发热门诊,两院区陆陆续续有40多位医生来支援发热门诊,来得都很及时。
正在给患者抽血的孙玉佳,就是刚刚从解放路院区心血管内科紧急调来的。虽然刚从感染新冠中康复,医院调令,她就马不停蹄赶了过来。
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护理孙玉佳
现在确实病人都等着看病,因为人手真的很紧缺,没有办法,没有人了只能硬顶上。
由于人手不足,原本需要两个人配合的活,孙玉佳只能一个人兼顾,在两张桌子前来回跑,一边登记信息,一边给患者抽血。
看到来抽血的是老年人,她还会耐心地贴上创口贴,帮老人固定止血棉花。
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护理孙玉佳
她有的时候摁的时间长,就有点冷,贴上,包扎一下,然后就不用按那么长时间,衣服就可以拉下来。
就诊患者
她还很认真的,给我贴了创口贴,我本来静脉就很细,对她来说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他们也不容易,自己还在咳嗽。
晚上7点,天空飘起了小雨,诊室里人越来越多,叫号数超过了。突然,人群中响起一声吆喝。
负责现场协调的祝一颖,带着一批病人走出门诊室,来到一个用板房搭建的临时诊室。
浙大二院发热门诊护理祝一颖
我们有个预警,每小时超过个了,那我们就把发热三区活动板房也开出来了。
为了应对就诊高峰,浙大二院发热门诊做了应急预案。一旦超过了“”这个临界值,祝一颖就得在临时诊室和挂号区两头跑,及时将患者分流,让每一个人的等待时间尽量不超过30分钟。
浙大二院发热门诊护理祝一颖
赶紧把每个病人都服务好。患者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出现,尽我所能,希望大家都赶紧好起来。
夜色渐深,发热门诊依然人头攒动。
到了交接班时间,忙碌了一整天的刘金梁脱下防护服,来到办公室,没来得及吃的午饭还放在桌上,现在他终于可以喝上今天的第一口热水。
原标题:《特别策划
渡峰最前线:让发热病人少一分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