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正式落地。防控方案有哪些新变化?将为市民日常生活带来怎样影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第一时间采访业内专家讲解新方案亮点。
方案调整基于大规模研究和上海防控实践
新版防控方案在何种背景下诞生?国家卫健委表示,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等特点,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防控方案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告诉记者,此次方案调整,主要依据是基于前期在全国若干个省份开展的大规模研究,适当缩短集中隔离时间仍可以最大程度及时发现阳性感染者并有效管控相关风险。此外,上海前期在本土疫情防控中的实践也提供了实证数据。
上海交通大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介绍,此次第九版方案的修订,是因地因时对防疫政策的完善,即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用更小社会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通过总结前段时间的经验教训,我们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认识正不断深化:它在与人类‘捉迷藏’的同时,我们也在努力‘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作为上海新医院总指挥,郑军华带来了一组数据:根据对收治的4万余名感染者进行大数据分析,平均转阴天数约7天,其中无症状与轻症感染者占比约七成,潜伏期较以往认为的5至7天更短,约2至4天即会被发现。“奥密克戎的传播力、隐匿性、传播速度都很高,但在不同的年龄、地区、文化、乃至职业中,都有相应的传播差异和特点,这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隔离时间明显缩短,居家监测有所增加
在专家看来,隔离时间明显缩短,居家监测有所增加,是新版方案的最大亮点。方案已明确:密接、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核酸检测措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此外,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
郑军华表示,正因为新冠疫情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防控措施也应不断发展,“不仅要研判国内风险,也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