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隔离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不必太悲观如何看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十
TUhjnbcbe - 2025/8/7 18:24:00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作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11日FT中文网。

要点摘要

1、面对新冠疫情,国内外涌现出不少悲观论调,诸如金融危机论、通货膨胀失控论、社会消费崩溃论、经济增速滑坡论、中美脱钩加速论、中小企业破产论、全球产业逃华论、供应链断裂论、外贸投资停摆论、全球制造衰退论等。

2、针对短期疫情,相信央行也不会采取大水漫灌的手法,而是精准滴灌,因此绝不会因货币多发而引发通膨。

3、因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预计对全年经济增速的影响不会超过0.5个百分点。

4、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不会停止,但双方并不会走向脱钩。尤其在大疫面前,加强中美各领域合作,有利于共同战胜疫情,有利于推动各国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供应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5、作为全球生产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相对稳固,不会因为短期冲击而断裂。

6、随着生产的逐步恢复正常,疫情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也将逐步消除,疫情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将极为有限,不会造成全球制造衰退。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全球金融市场。截至目前,全球个国家确诊病例超过11万例,美股带领全球股市连续下挫,甚至股市和期货双双熔断,创熔断机制设立33年以来首次纪录。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超出SARS,史上最长的春节长假,停产、停工、停运,也确实抑制了供给、消费和经济运行。

面对新冠疫情,国内外涌现出不少悲观论调,诸如金融危机论、通货膨胀失控论、社会消费崩溃论、经济增速滑坡论、中美脱钩加速论、中小企业破产论、全球产业逃华论、供应链断裂论、外贸投资停摆论、全球制造衰退论等不一而足。但通过深入分析数据,却可以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一、金融危机论

半个月来美股带领全球股市连续下挫,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仍不能阻止,3月9日黑色星期一美股大跌超过点,国际油价连续两天暴跌超过30%,跌到30美元每桶的水平。这固然有供给侧OPEC与俄罗斯不能达成减产协定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经济下滑,需求锐减,外加疫情引发金融危机风险。避险产品黄金震荡上行,COMEX黄金期货上涨至近十年来新高。而美债收益率全线下降至1%以内。

诺奖得主希勒认为美股高估了40%,国际金融协会预计年全球经济增速或接近1%,为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同时还将美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1.3%。这也符合美国白宫自己的预测。

新冠疫情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海外疫情增长迅猛,例以上的国家达到21个。截至3月9日,意大利确诊病例例,伊朗例,韩国例,法国例,西班牙例、德国例,美国例,加上“钻石公主号”,日本上千例。新冠疫情在中国内外已发生显著分化,经过一个月的严格控制,疫情在中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湖北外有很多省市最近几天连续零增长,发生疫情的省市也多为输入型案例。但与此同时,疫情在有些国家的发展出现失控的趋势。WHO总干事谭德塞日前认为新冠大流行威胁非常确切,全球股市如惊弓之鸟,全球各国股市纷纷出现暴跌,巴西和加拿大等国股市创下二三十年来新低。

图1:截至年3月10日海外新冠疫情疫情分布图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全球股市一片哀鸣中,中国股市的表现相对抗跌。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率先走出疫情,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再提速,发展直接融资空间非常大,新基建等经济刺激举措已经大量推出,在疫情控制后,中国经济将迎接新的春天。

中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外部风险冲击。中国经过多年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上今年开始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大量的金融机构、大量的资金都在向中国涌入,在美国等国疫情不明的情况下,中国资本市场将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避风港。尽管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债务率已经相对较高,今年前两个月又因疫情影响进一步高企,但从财政到金融,从地方到中央,支持政策频出,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的债务率都可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中国政府的债务率不仅可控,其赤字率还有提高的空间。为刺激经济中国可以适当提高赤字率,可以释放亿以上资金,此外,通过地方专项债和国债,也可以增加基建投资来帮助度过疫情。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政府债务率并不高,地方政府债务率也不到77%。但大疫当前政府还要坚持紧平衡,既要加大财政支出来支持战疫,也要减税降费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同时防控债务风险。

中国政府近年2.8%的赤字率在国际上处于低位,为了战胜疫情,可以将赤字率提高到3%或更高。而在全力战疫情的过程中,积极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一是适当扩大地方专项债规模,二是增发国债,支持新基建,三是发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四是不妨设三个月个人疫情专项扣除项,共同战胜疫情。企业方面,通过近年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少企业杠杆率不断下降,近期各地通过财政支持企业减免缓社保,支持企业轻装上阵。同时财政金融主管部门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的融资,也有助于企业抵御债务风险。

二、通货膨胀失控论

受到疫情和春节叠加影响,今年1月份中国CPI上涨5.4%,创8年来新高。有不少人担心疫情会让物价飞涨,导致通货膨胀失控。深入分析1月份物价上涨的结构当中,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分别上涨了20.6%和1.6%,这显示物价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食品价格的走高,而食品当中又主要以猪肉和鲜菜的价格上涨为主,其中猪肉上涨%,鲜菜上涨17%,其他肉类上涨10-20%不等。而非食品中因美伊冲突导致的石油价格攀升也是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图2:-年1月份中国CPI和PPI走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以坊间拿掉猪肉就只剩通缩的说法,1月份拿掉食品和能源,物价只增长1.5%,较上月仅上涨0.1个百分点。考虑到进入2月份后,春节已过,肉类消费会骤减,供求改变价格回落,而2月份能源价格也已经从高位回落20%,进入3月后更是相较一月份高点下降了50%。两个拉动物价上涨的主因——食品和能源都在消减,同时经济不火通胀不起,始终在低位徘徊的PPI传导至CPI也有助于抑制通胀,物价高企已然失去动能。通胀水平失控的担忧显然不会成真。

同时,为疫情提供市场流动性支持,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宽松,也并不具备推高通胀的逻辑链条。日前央行也明确表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基调并没有改变。针对短期疫情,相信央行也不会采取大水漫灌的手法,而是精准滴灌,因此绝不会因货币多发而引发通膨。

三、社会消费崩溃论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主力,其拉动经济的作用排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之首,有人担心新冠疫情会让社会消费失序。新冠疫情导致春节期间餐馆关门,电影院大门紧闭,自我隔离抑制了出行和消费。由于疫情,宜家家居关闭了在中国的33家门店。受疫情影响,不少国家暂时变更了对中国免签,个国家对来自中国的人和物品加强检查,少数国家甚至禁止来自中国的旅客入境,不少国内外航空公司取消或减少与中国之间的航班,这直接影响到旅游消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统计,春节以来中国航空公司旅客运输累计万人次,同比下降70%。航运业、零售业、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等消费骤降,有人担心社会消费将面临崩溃。然而受压抑的消费一旦疫情过后将会出现爆发式反弹,毕竟6亿中等收入以上消费需求就在那里,不是新冠疫情能够消减。

图3:-年消费和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实际上,消费需求并不会因疫情而消失,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很多人现在买菜都在网购,线下消费线上化,学生学习也被搬到网上,线下培训线上化,更不要说网络游戏娱乐不停歇,网上消费的加速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伴随疫情的缓解和消灭,线下消费也会逐步恢复。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最大旅游客源国,每年的出境游人数和入境游人数达1.5亿人次左右,这些旅游需求并不会由于疫情而消失,只是有所延后,可以预见的是,在疫情结束后旅游、餐饮、娱乐等的消费会出现爆炸性恢复。尽管有些春节消费无法弥补,但需求不会消失,消费这架马车只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为后面更快奔跑积蓄力量。

四、经济增速骤降论

2月份PMI下滑到有数据以来的历史低位,其中制造业PMI指数下滑到35.7%,非制造业PMI下滑到29.6%。有人认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会让中国经济增速断崖式下降,经济增长面临失速危险。德意志银行认为疫情拉低一季度中国经济1.6个百分点至4.6%,全球经济也将下滑0.5个百分点。除了抑制消费之外,新冠疫情拉低经济增速还体现在推迟投资和影响出口方面。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侧三驾马车,年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分别贡献了58%、31%和11%。世界卫生组织(WHO)把新冠疫情列为国际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必太悲观如何看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