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产品和工具会让化妆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随着消费者需求的细分,市场上涌现和衍生出很多我们全新的、前所未见的产品,面对这些产品,我们很难单纯地从产品品名上来识别产品真实的功效,很多时候我们买到的产品也许只是一个披着A外衣的B;又或者我们认识了产品但并未知晓其的正确用法从而导致化妆效果不佳。在我看来,辨别产品真实功效的唯一办法是通过产品成分,再加上实际使用,才能准确获知产品的真实功效和正确用法。所以,学习化妆,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不同的化妆产品和工具,知晓其正确用法和功效。
底妆类产品:用来“打底”的产品。
1、妆前产品(primer):这里所指的妆前并非化妆前清洁、保湿之类的护肤产品,而是指为了更好的化妆效果,更安全的化妆防护而在粉底液之前使用的产品。妆前产品的主要功效有保湿滋润、平滑肌肤、调整肤色等,总的核心功效是实现帮助后续妆容实现更好的效果,但不同的妆前产品有不同功效侧重,产品名字也多种多样,如,妆前乳、饰底乳、毛孔隐形霜、防晒隔离乳等等。
①锁水保湿的妆前产品:锁水保湿是大多数妆前产品都会宣称的功效,也是妆前产品最基础的功效,肌肤只有喝饱了水,才能上妆贴服、持久,这类妆前产品更为强调和突出其保湿效果。这类产品多为透明无色质地,成分大多和保湿类型的护肤品类似,特别适合干皮或在秋冬气候干燥的季节使用。
②平滑肌肤的妆前产品:这类产品通常会含有一个最重要的成分:silicone,也就是矽(听起来很陌生是吧?不过别担心,silicone早已广泛运用在各类美容化妆用品中),其主要作用是填补不平整的肌肤,让皮肤看起来和摸起来都更顺滑;同时能在肌肤表面形成一层疏水膜,防止水分的流失,水分充盈了,皮肤也不会分泌太多油脂,之后再用粉底的话,就是在平整、水油平衡的肌肤上涂抹,粉底自然会更持久,更薄透(不能理解的朋友,可以想想油漆墙壁前刷腻子的作用)。这类产品多是透明无色的,但也有部分产品因添加了粉质,从而具备轻微的遮瑕效果;适合皮肤粗糙和毛孔粗大的肌肤,重点涂抹在毛孔明显的地方。
③调整肤色的妆前产品:这类产品因添加有不同的色素,显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是绿色、紫色等,它利用色彩的互补原理:绿色矫正偏红的肌肤,如因毛细血管表浅而泛红、痘痘的红印等;紫色矫正偏暗*的肌肤。注意这类产品更适合局部使用,用在面部肤色出现问题的地方:偏红的脸颊、暗*的三周(鼻周、眼周、唇周)等,T区也可以使用,可以起到提亮的效果;注意不要全脸使用,会吓坏大家的。有人会问,不用调整肤色的妆前产品,直接用遮盖力强的粉底不是也能遮盖这些肌肤问题的吗?是的,不过除非你是化浓妆,淡妆的话,我们都希望有妆若无妆,用这类产品就是在粉底之前,局部调整好肤色,减少之后粉底的用量,从而在解决肌肤问题的同时,又能实现透薄自然的妆感。
④润色提亮的妆前产品:这类产品添加有珠光成分,常见的有粉色(给苍白的肌肤增加一些红润)、肤色(一定的遮盖力)和无色(纯粹提亮肌肤)等几种,主要功效是提亮黯沉肤色,实现好气色。可以在粉底前局部使用;也可和粉底混合后使用,即能降低粉底的厚重感,又能让妆容亮泽、自然。选择产品时,注意避免太大的珠光颗粒,用量也不易过多,否则会显得肌肤太油,活脱脱一刚从炼丹炉蹦出来的孙悟空。
⑤防晒隔离的妆前产品:这类产品往往销量不错,原因就是“隔离”二字很容易打动消费者。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这类产品主打防晒、隔离的功效,但从这个角度上而言,此类产品并不属于彩妆类产品,更多的已经是护肤的功效了。
什么是隔离?隔离什么呢?
有人会说,隔离就是隔离之后的彩妆色素、粉质呢。对!隔离就是防护,在肌肤表面形成保护膜,避免彩妆直接接触到肌肤,造成潜在的危险,之前平滑肌肤的妆前产品就能实现这种意义上的隔离,而且其实不少护肤品也能做这一点,不过它们的品名中不一定有“隔离”二字。隔离就是隔离紫外线、电脑辐射呢。对!先说隔离电脑辐射(普通的防晒成分根本无法隔离),如果产品中含有抗氧化的成分,的确可以降低由于辐射造成的对肌肤的氧自由基伤害,但算不上是隔离电脑辐射,充其量是一种曲线救国吧;至于防晒,同样需要隔离产品确实有添加防晒的成分,而且涂抹的用量足够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一般防晒产品的涂抹用量要求是:2mg/cm2,大家可以算算自己平时的涂抹用量够吗?),但这可能会造成一个产品在实际使用上的矛盾:之前我们说过调整肤色的妆前产品最好局部使用,不易过多,但防晒又需要涂抹足够的量才有效果,那么我们到底使用这类兼具调整肤色和防晒的产品,该涂抹量多还是量少呢?实际情况往往是我们会遵循调整肤色的要求,进行少量涂抹,从而造成防晒效果的缺失。个人的建议是,我们还是需要单独使用专业的防晒产品,这类带颜色的妆前防晒隔离产品我们还是让它回归到保湿、调肤的基础功效就好(带防晒的BB霜、CC霜也是一样,莫把防晒寄托在它们身上);而无色、白色或只有极淡色泽的防晒隔离霜实际就只是防晒霜,那这种产品实际上就不属于妆前产品的范畴了。
以上我们粗略地从功效上对各种妆前产品进行一番分类和介绍,其实这些妆前产品叫什么名字并不是最重要的,不少产品往往是几种功效集一身,单看品名我们很容易糊涂。举例说明一下,一款妆前产品,可能有含珠光(能提亮),带有防晒(能防晒)和保湿成分(能保湿),绿色质地(能调整肤色),那它该叫什么名字呢?是不是它真的就能具备这几种功效呢?就算能,效果好吗?难说!关键是看产品成分,再通过具体试用,明白其真实的功效,才能正确使用,以达到最好的妆效。
2、BB霜和CC霜:BB霜已经火了很多年,估计还能火很长一段时间;CC霜则是这一两年新冒出来的产品,是需求细分、市场导向的结果,眼下大有盖过BB霜的势头。这两者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都是主打兼具彩妆和护肤,多效合一的便捷性产品;但两者的侧重点也有不同,具体功效上也存在一些区别,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
①BB霜:BlemishBalm,全名“疤痕修复霜”。据说源自德国,最早是皮肤科医生用来给病人修复、遮盖疤痕所用,后来被韩国人抓住其商机:便捷多效,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彩妆伤害的担忧,希望具有一定护肤功效的心理,从而被消费者所接受,快速地流行开来。今天的BB霜已衍生出非常多的功效,俨然一款万能霜架势,但究其实质,BB霜就是一款带有一些护肤功效,兼具一定遮瑕,妆容效果强调自然的产品。(BB霜相较传统粉底添加会更多的保湿成分,倒是能够让妆面更显滋润,更自然透薄;而一些抗敏的成分,也能降低肌肤对于BB霜的敏感度;但其他诸如美白、抗老等功效,大多只是商家的噱头而已;而关于BB霜的防晒功效,大家可参见上面关于防晒隔离类妆前产品的相关介绍。)
②CC霜:ColorControl,全名“色彩调控霜”,原意是利用添加在产品的色素颗粒(色彩互补原理,类似调整肤色的妆前产品),进行肤色的调整;也含有一些的粉体,从而也具备一定的遮盖效果;同时也更强调其护肤功效(更保湿,更低敏感等)和使用的肤感(更透薄,更丝滑等);CC霜同样是一款兼具彩妆和护肤功效,强调多效合一的产品,相对于BB霜,CC霜更侧重对肤色的调整,而非遮盖,以及其护肤效果和使用的肤感等。
BB霜、CC霜和粉底液的区别?
粉底液更具有强大的、专业级的遮盖力,颜色的选择也更为丰富和准确,而护肤性强调则不太多(其实近年来,传统彩妆产品也大有护肤化的趋势,不少粉底产品也纷纷标榜其护肤性);相较于BB霜和CC霜,对于粉底,一般会有妆感更厚重的认知(但实际并不尽然,产品的使用肤感,不仅和产品本身品质有关,用法、肌肤先天的条件等也会有影响)。
CC霜突出颜色对于肤色的调控(粉色、紫色、绿色等),更为强调其护肤性(高保湿,低敏感等)和使用的肤感(更轻薄),遮盖力则多偏弱。
BB霜具有一定的遮盖力,但遮盖力通常比粉底液弱,比CC霜强,可供选择的颜色较少,同时也兼具有一些护肤功效。
多效型产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便捷性,能满足消费者的一些潜在心理需求(对于彩妆的担忧,多效合一,更经济,更自然透薄等),适合对于产品某一功效(如,遮瑕)期待不高但又希望具有的消费者;专业且单一功效的产品(如,专业的防晒产品或粉底)则适合对这一特定功效(防晒或遮瑕)有较高期待的消费者,更能实现其专业级的效果;但不管哪种产品,实际所含有的成分才是决定其功效的根本。
妆前产品和BB霜、CC霜的使用顺序?
相信这个问题困扰过不少的朋友,也不时会看到一些言之凿凿的,先用什么,后用什么的说法,但影响产品使用顺序的因素有很多,并非那么轻易地就能标准化,给大家几点建议:
①防晒是护肤的最后一步,请使用专业的防晒产品做好每天最重要的防晒工作,莫把防晒寄托在妆前有色产品和BB、CC类产品上,除非你决定涂抹足够的用量。
②无色透明的妆前产品涂抹在前,有色含粉体的产品涂抹在后;如,无色透明的保湿型妆前产品先涂,再涂调整肤色的有色妆前产品。
③BB霜和CC霜涂抹在妆前产品之后。
④如果还需要进一步遮瑕,可在BB或CC之后再涂抹粉底。
关于产品,切莫只看品名,或者盲目听从商家宣传,我们需学会辨识产品成分,实际使用,知晓正确用法,才能准确把握产品真实功效,实现产品的最佳效果。
杨桃